根據133期親子天下雜誌調查,新生代父母面臨最大的育兒挑戰,分別為【網路成癮問題】與【情緒控制】。
腦科學博士席米‧康出版【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】利用腦科學原理,解釋【網路成癮問題】與【情緒控制】問題,也提供解決方案,讓身為家長的我們用腦科學聰明育兒。
為什麼會成癮呢?
不得不提到成癮的關鍵因子多巴胺,多巴胺會帶給大腦興奮愉悅的感覺,這種愉悅的感覺,就是大腦的獎勵品,可以想像是餵給大腦吃美食,因為好吃,所以大腦想要吃更多的美食,所以不斷地重複可以得到獎勵的行為,這就是成癮的過程。
哪些行為可以能刺激多巴胺分泌呢?
從人類的原始慾望面,如得到社會認可、獲得新知、冒險等能夠刺激多巴胺的分泌,社群網路正是利用人類心理,吸引我們在社群上,分享照片或是發布挑戰新奇事物的影片,希望他人按讚來獲得成就感。
至於不發表內容,只潛水上網的人呢?
人類喜歡新鮮的事物,獲得新知也會讓多巴胺分泌,社群平台為了讓我們將注意力留在社群平台上,想辦法提供新奇的資訊,讓我們深怕錯失了新消息,而不停上網瀏覽網路內容。
網路遊戲也是如此,玩家在遊戲裡冒險,透過打怪獲得經驗值或是寶物,與玩家交易寶物或是結盟打BOSS,在遊戲中做的每一件事,都不斷地刺激多巴胺分泌,讓大腦得到獎勵,大腦就會身體驅使玩遊戲,於是成癮,尤其這個階段的青少年,大腦額葉尚未發育完全,還沒有能力停下來反省和採取自我行動,所以比起成人更容易成癮。
青少年的情緒控制
青少年大腦額葉尚未發育完全,大多仰賴情感和反應區域行動,尤其再加上青春期的自我認同,造成他們心理更大的壓力,所以常常會在某些事情上有激烈的反應,在思考之前,情緒先出來,就是父母認為的情緒控制問題。
當孩子處在壓力大的情況,情緒的反應又會更激烈。壓力觸發因子如 : 彎腰久坐、失眠、過勞以及缺乏跟人群互動等,這些行為會引起大腦壓力反應,抑制孩子情緒調節的區域發展,孩子變得更難控制情緒。
【網路成癮問題】與【情緒控制】的解決方案
不論是【網路成癮問題】與【情緒控制】如果父母能夠適時引導孩子,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,減少壓力觸發因子,越早建立習慣,對孩子越有效果,根據腦科學,幼童的腦神經可塑性更高,更能夠接受改變。
哪些是良好的生活習慣呢?
- 限制使用網路的時間,不讓孩子在上網時獨處,確認孩子的上網內容,避免孩子接觸賭博、暴力或色情的內容。
- 充足的睡眠或休息時間,睡眠中可以清除大腦的廢棄物質,也能幫助調節孩子的情緒,大腦有休息時間,腦筋才會更靈光。
- 保持運動習慣,運動可以促進快樂荷爾蒙血清素的分泌,能夠穩定情緒,還能增加抗壓能力,更能活化腦神經,讓專注力提升,讀書或工作效率自然提升。
- 結交朋友、接觸人群,例如讓孩子加入學校的社團等,良性適當的社交活動,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席米‧康博士在【哈佛媽媽的聰明3C教養法一書】,告訴我們如何利用快樂荷爾蒙,幫孩子(或自己)找回人生的主控權,不讓網路3C自動導航我們的身體,還提供6週的實踐計畫,讓我們用更科學的方式育兒。
推薦給想用科學方法育兒的你/你。
🍂康栗米童裝秋冬款販售中🍂
歡迎到賣場參觀選購唷!
蝦皮賣場連結:shopee.tw/click.mi.kids
留言列表